2023囤房稅懶人包|囤房稅與空屋稅是什麼?囤房稅稅率與試算!

囤房稅懶人包

最後更新日期:2023-06-27

由於台灣房價不斷的上漲,一直是台灣討論的重大熱門問題,而政府為了落實居住正義並能有效打房就推出了囤房稅與空屋稅來平衡過熱的房價,在2022年7月1日於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新竹縣、新竹市、屏東縣等縣市起陸續實施非自住住家按持有戶數採差別稅率也就是囤房稅,那囤房稅與空屋稅是什麼?本文目錄隱藏1 囤房稅是什麼?2 空屋稅是什麼與怎麼算?3 空屋稅與囤房稅的差別?4 囤房稅的稅率與試算教學4.1 台灣各縣市目前「囤房稅」實施情形5 什麼是差別稅率與累進稅率?5.1 差別稅率5.2 累進稅率6 有更多房屋貸款問題想諮詢該怎麼做?

囤房稅是什麼?

大家聽到的囤房稅就是房屋稅條例》第5條,將住家用房屋,區分為自住與非自住,每人自住限三戶,稅率為1.2%,第四戶起則屬於非自住也就是囤房,由各地方政府視所有權人持有的房屋戶數,自行訂定1.5%至3.6%的差別稅率,最高3.6%,這就是所謂的囤房稅。

空屋稅是什麼與怎麼算?

空屋稅是針對不被使用或低度使用房屋的進行額外加稅,但是立法院尚未共識,所以在台灣並沒有空屋稅的法源依據,雖然台北市沒有空屋稅,但是在房屋稅率上,認為空置房屋應按其現值依據使用執照所載用途或都市計畫分區使用範圍,認定其符合要件與稅率來擬訂稅率。

房屋使用情形房屋使用情形持有戶數稅率
住家用途非自住-起造人待銷售於起課房屋稅1年6個月內未出售者2%
住家用途其他非自住台北市2戶以內每戶2.4%
住家用途其他非自住台北市3戶以內每戶3.6%
非住家用途不限2%

空屋稅與囤房稅的差別?

囤房稅是指每人自住限3戶,超過4戶以上非自用的房屋所徵收的稅率,目前也只有部分縣市有課徵囤房稅才需要繳納,而空屋稅只是針對空著的房子、低利用度的房子來實施課稅,目前也還沒有法源可以施行,只有台北市提出「空置房屋稅」的概念

比較項目空屋稅空屋稅囤房稅囤房稅
房屋使用情形自住空屋自住非自住
稅率僅擁有自住房屋,稅率為1.2%僅擁有住宅類型房屋但未使用,稅率為2.4%僅擁有自住房屋,稅率為1.2%3間以上非自住房屋,稅率為3.6%

囤房稅的稅率與試算教學

其實囤房稅的試算,就是以房屋稅相同的課稅現值,再乘上稅率、持份比例、課稅月數除以12是一樣的,只是會依照是縣市不同差別稅率進行課稅。

囤房稅=房屋評定現值*囤房稅率*持份比例*課稅月數 / 12

  • 房屋評定現值=核定單價 × 面積 ×(1 – 折舊率 × 折舊年數)× 路段率
  • 核定單價=標準單價 ×(1 ± 各加減項之加減率)± 樓層高度之超高或偏低價

以台北市為例,擁有 3 戶 以上非自住房屋的人,每戶房屋都要按 3.6% 稅率課徵房屋稅,賴先生在在台北市共有 4 戶非自住房屋,都要按照 3.6% 的稅率繳納房屋稅,假設賴先生每戶房屋的囤房稅計算方式就如下:

非自住用房屋戶房屋評定現值囤房稅率持份比例課稅月數應納囤房稅
A300,0003.60%1/11210,800
B450,0003.60%1/11013,500
C500,0003.60%1/1812,000
D600,0003.60%1/11221,600
囤房稅總額57,900

台灣各縣市目前「囤房稅」實施情形

由於我國房屋稅是屬於地方稅,所以囤房稅也是是地方稅,因此稅率的高低事由地方政自行決定所有權人持有房屋的數量,來決定其採用稅率,每個縣市徵收的稅率會有些不同。

各縣市政府稅制非自用住家課徵非自用住家課徵 2.4% 房屋稅非自用住家課徵 3.6% 房屋稅
台北市累進稅制2 戶以內3 戶以上
新北市累進稅制2 戶以內3 戶以上
桃園市差別稅制5 戶以下6 戶以上
新竹市差別稅制5 戶以下6 戶以上
新竹縣差別稅制5 戶以下6 戶以上
台中市差別稅制4 戶以下5 戶以上
台南市差別稅制1戶以下 1.5%房屋稅
2-3戶 1.8%房屋稅
第 4 ~ 5 戶6 戶以上
高雄市差別稅制3 戶以下4 戶以上
宜蘭縣累進稅制2戶以下 1.5%房屋稅3-7戶 2%房屋稅8戶以上
連江縣累進稅制2戶以下 1.6%房屋稅3戶以上 2%房屋稅

什麼是差別稅率與累進稅率?

差別稅率

差別稅率:是針對不同納稅人或不同課稅對象分別課高低不同的稅率而已,持有房子有自住、非自住的差異,就會有稅率上的不同。

累進稅率

針對擁有的房子數量作為稅收計算的基準,擁有的房子越多,要繳的就會比少房子的人多。

以上就是貸款通為大家整理的 囤房稅懶人包|囤房稅與空屋稅是什麼?囤房稅稅率與試算!,如果還有更多貸款無法過件、貸款疑問想諮詢,也歡迎多加利用貸款通線上免費客服,為您提供最專業的建議與解答唷!

文章載自 2023囤房稅懶人包|囤房稅與空屋稅是什麼?囤房稅稅率與試算! (banks.tw)

加入討論

比較列表

比較